印刷广告厂家|看样没毛病,印刷出问题!广告公司给的文件还没法改!肿办?

分类:投稿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发布时间:2023-03-22

宁德台历印刷定做厂家_印刷广告厂家_厦门挂历印刷定制厂家

这是一则来自河北新华第二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对某一活件的处理案例,与大家分享。

☆案例情况

印刷产品:某公司的《声屏之友》杂志

电子文件:外来电子文件

宁德台历印刷定做厂家_厦门挂历印刷定制厂家_印刷广告厂家

印刷设备:商业轮转印刷机

承印纸张:轻涂纸

生产工艺流程:先拼版,输出数码样张,由客户核对内容和颜色并签字确认,输出CTP版,上机印刷。

☆问题分析

由于印刷企业数码打样的色彩管理只做了数码打样机与海德堡四色胶印机的色彩匹配。客户对数码打样的效果很满意。

宁德台历印刷定做厂家_印刷广告厂家_厦门挂历印刷定制厂家

但当用单张纸胶印机的CTP输出曲线输出CTP版,再上商业轮转印刷机印刷时就出问题了:印刷追色困难,印刷效果与数码打样效果差别较大印刷广告厂家,亮调不亮、暗调不暗,整体感觉颜色偏闷,客户对印刷效果很不满意。

☆处理方案选择

由于外来电子文件的分色设置不适合商业轮转印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两种解决办法。

1.将原文件的所有图片重新分色

将原文件的所有图片重新分色,也就是将客户调整好的图片转变为RGB格式,再按商业轮转印刷机的印刷适性要求重新分色。

但客户传来的是PDF文件,印刷企业没法自己调色,联系客户又会给客户带来麻烦,而且还必须和电子文件的制作方广告公司联系,而广告公司对印刷适性不是特别了解,沟通起来不太顺畅。此外,这本期刊是周刊,印刷时间比较紧,若要重新调整,时间上也不允许,而且定稿后重新调整也会带来隐患。总的来说,这种方法不可取。

2.通过调整CTP输出曲线来调整颜色

通过分析上一期周刊印刷样张上的印刷测控条,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使用商业轮转印刷机印刷时的中间调网点增大值在25%左右,也就是说,印版上50%处的网点经印刷后,在印刷品上的网点百分比为75%左右,网点增大较大。

打开方正畅流客户端,在管理工具中选择输出管理,点击其中的曲线管理,调出使用单张纸胶印机时的CTP输出曲线,发现曲线基本为一条与横坐标呈45°的直线,印前文件中51.7%的网点在CTP版上的网点百分比为50.0%。

因此,如果将这样的CTP版直接拿到商业轮转印刷机上进行印刷,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供墨量较小时,图像的中间调颜色合适,而暗调的密度不够,色彩饱和度不好印刷广告厂家,图像反差小;如果加大供墨量,暗调的饱和度合适了,亮调、中间调会因网点增大严重,造成颜色过深,图片显得灰暗,没有层次,无法追上数码样张。

印刷广告厂家_宁德台历印刷定做厂家_厦门挂历印刷定制厂家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如下解决方案:通过上一期周刊印刷样张上的印刷测控条得出商业轮转印刷机的网点增大曲线,根据该曲线,重新设置CTP输出参数,以补偿商业轮转印刷机的网点增大。

☆实施步骤

为了给轮转印刷机留出网点增大的量,我们通过对上一期周刊印刷样张上的印刷测控条进行分析和估算,对四色印刷曲线进行了统一调整。选中“所有曲线使用相同的数据”,将输入值为25%处的输出值,由24.3%调整为32.0%,50%处由51.4%调整为60.0%,75%处由76.6%调整为82.0%,由于CTP输出曲线是印刷曲线的反函数,所以经过这样的调整,输出的CTP版的中间调下降了9%左右,亮调下降了7%左右,暗调下降了5%左右。

调整后我们进行了第一次试印刷,印刷效果不错,既能保证暗调的饱和度,又能满足中间调的层次,而且还能突出亮调,印刷操作者也反映追色比较容易,这说明调整方向是对的。

将第一次试印刷样张与数码样张进行对比,我们发现印刷样张的中暗调和数码样张很接近,但亮调有些偏青(主要体现在人物肤色上),原因可能是纸色有点偏青,所以我们利用互补色原理,调整M版的印刷曲线,将曲线输入值为20%处的输出值,由26.0%调整为23.0%,也就是M版亮调处的网点百分比比其他色版多了2%~3%。

宁德台历印刷定做厂家_印刷广告厂家_厦门挂历印刷定制厂家

根据调整后的曲线进行第二次试印刷,印刷后的效果亮调的人物肤色明显见好,但M版的高光处感觉有点欠。

因此我们对印刷曲线进行了第三次微调,调整M版的印刷曲线,将曲线输入值为5%处的输出值,由8.0%调整为7.0%,10%处由15.0%调整为14.0%,15%处由21.0%调整为20.0%,也就是使CTP版5%、10%、15%处的网点百分比比原来的多1%。根据第三次调整的CTP输出曲线,再输出CTP印版并上机印刷,上机印刷效果很好,客户很满意。

我们对这一期的《声屏之友》输出印刷时做了跟踪监测,印刷效果稳定,色彩饱和度高,阶调、层次还原好,客户很满意。

综上所述,若印刷企业接到的外来电子文件不适合当前印刷条件时,不妨采取本文所述的调整印刷曲线的方法试一试,或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文节选自《印刷技术》2017年4月刊,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以上内容来源于用户投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侵权,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产品体系

应用领域

关于我们

热门词

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