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印刷包装|我为报纸印刷永葆敬畏之心

分类:投稿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整理 发布时间:2023-05-21

梁晓军

时光如梭,岁月如歌海伦印刷包装,转瞬间,《绥化日报》已满30岁了。回想办报时报纸印刷的一情一景,那些难忘的岁月还历历在目。从海伦、绥化两地印报,到绥化铁路一中印刷厂印报,再到创办报社印刷厂我们自己印报,4年时间三次跨越;从四开四版到周二刊、周三刊、周四刊,再到四开四版日报、对开四版日报,10余年时间,实现了质的飞跃。创业时我由最初的培养报纸印刷工人到带领工人共同完成报纸印刷,守住了报纸出版的末端端口,高质量地保证了报纸的正常出版。由铅字排版到微机排版,我真正经历了告别铅与火,迎来光和电的新时代。

1988年,我当时在海伦印刷厂任生产调度、质检员,每天负责全厂的生产情况,来了新活源、分解进车间、出成品,印《海伦报》等等,一道道工序,都由我验证出厂,大家都称我为热心负责的老大姐。这样的常态工作源于我多年前在老海伦报社印刷厂工作的缘故,我不但热爱印刷这一行,而且也与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更与《绥化日报》相伴到老,直到在绥化日报社退休。

海伦印刷包装_印刷光盘精装盒包装_河南 印刷 包装

1988年,我在海伦工作时听到了绥化地委要成立报社出版报纸的消息,但这只是听听而已,没有去多想。8月份的一天,正在筹备创办《绥化地区报》的报社社长张会奎和郭玉臣主任等一行人来到了海伦印刷厂,他们经过多次反复论证,确定《绥化地区报》四开四版每周出版两期要在海伦印刷厂印刷。我和厂领导听到这一消息非常高兴,我迫不及待地介绍我厂的优越条件,当时厂里印刷《海伦报》,排报用的原材料样样齐全,有专业的排报工人,如果再印《绥化地区报》,我们可以增加人员,增加排版、拣字等力量,可以以老带新,我这位全地区印刷、排版拉练冠军还可以发挥过去从事过《海伦报》印刷工作的优势和特长,培养新兵,一定会保质保量按时出报。老海伦报人张会奎对我们厂的情况有所了解,这次之行,报、厂两家一拍即合,达成了在海伦印刷厂印报纸的合作协议。

张会奎社长一行人返绥后,厂领导立即组织厂办相关人员和各车间主任开会,研究印刷《绥化地区报》相关事宜,并且把负责这项工作的重任交给了我,我v既兴奋又有压力,把压力变为动力,下定决心一定要带领工人们印出一张绥化地委领导、报社领导和读者满意的报纸。我连续几天在厂里摸底搞调查,铸字、拣字、排版、照相、锌版、胶片、铅印、装订、纸张、条、空、不同字体字号的铅字,我重新进行梳理,起草了印刷《绥化地区报》急需增加车间工人、急需添置一些原材料、急需调整印刷时间等请示报告,得到了厂里的支持,按照我列出的一项项清单,都及时到位。我们马上进行培训大练兵,拣字、排版人手少,我们补充了年轻骨干,由我和我的徒弟时任排版车间主任姜晓书“传经送宝”。我找来报纸,每天让他们模仿着排报版,厂里的校对临时负责校报样,排版师傅反复修改直到成样,我们还不惜代价,印成成品让厂领导和工人们在一起交流,查找不足,进而提高质量。经过多日加班摸爬滚打,在我和工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很快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1988年9月1日,我们印出了第一张弥漫着浓浓墨香的报纸——《绥化地区报》创刊号。报纸印出后,大家奔走相告,我们绥化地区有自己的报纸了,全厂职工和绥化地区报社负责在海伦校对的郭玉臣主任、马举老师、王文阁老师更是无比的欣喜,他们共同见证了第一张报纸的出版,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印刷光盘精装盒包装_河南 印刷 包装_海伦印刷包装

我们在最短的时间迈出了第一步,报、厂两家人多日忙碌在工作岗位上,为这个城市增添了一份新的温度。印报过程中工人们和报社领导、职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9月1日创刊至年末共印刷了29期报纸。

随着报纸印刷的顺利出版海伦印刷包装,《绥化地区报》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受众群体不断增加,报社领导拓展报业发展,谋划了增加报纸期数和新闻信息量,能否回绥化印刷的设想。他们一边每周正常出报,一边跑绥化的几家知名印刷厂深入踏查,找合适的印刷企业,最终他们锁定了绥化铁路一中印刷厂。这是一家校办工厂,规模不大,平时只能印点灵活,排版、拣字只有三四个人。要在这个厂印报纸,工人们没有基础和经验,一切都要重新学习。根据当时报社的条件,报社选择了这家印刷厂,而且决定聘任我为技术顾问。带着组织的重托,1988年末我来到了绥化,和铁路一中印刷厂于厂长在一起共同研究印刷《绥化地区报》厂里急需改进的工作。我住在工厂,自己做饭,每天白天深入车间,指导工人学习技术,和于厂长商量购买原材料、印刷设备等事,晚上想着厂里扩大生产有哪些不足,应该怎么改进。经过3个月没白没夜的摸爬滚打,一点不懂排报、印刷技术的工人们能准时排报、印报了。万事俱备,只待令下。我把几个月来的成绩向报社领导做了汇报,经过实战演练,报社领导决定回绥化印报。1989年4月7日,《绥化地区报》第56期报纸正式在绥化铁路一中印刷厂印刷出版,由此结束了海伦、绥化两地跑的印刷历史。

印报回绥化了,报纸要从周二刊改为周三刊还是一项重大任务,这项工作给刚刚适应印报的印刷工人带来了新课题。既要在印刷灵活的同时按时印报,又要提高排版速度和质量,我根据绥化铁路一中印刷厂的生产情况,研究印刷出版方案,最重要的还是排版、拣字工人需稳定,提高技能,经过几个月的提速,1990年1月1日,《绥化地区报》由四开四版周二刊改为四开四版周三刊。

报社快速的发展变化让我看到了报社领导干事创业谋发展的坚定信心。每周印刷三期报纸走入正轨后,报社领导开始更大的创举,建报社印刷厂。当时一些省级以上媒体报纸印刷已开始实行微机排版这一现代技术,建设自己的印刷厂不能落伍,按照这一发展理念,报社的领导们忙起来了,建厂要有厂房,印刷机的震动声音对车间场地有条件要求,实行微机排版,要有懂微机技术的排版人员。报社领导再次大手笔规划发展蓝图,经过域内、域外学习考察论证,购买了厂房、先进的印刷设备,招聘了微机室打字排版员及各车间懂印刷技术的师傅,并派微机排版员到北京大学学习。

1991年4月18日,完成了绥化地区报社印刷厂的组建,正式印刷了第329期《绥化地区报》,这次建厂是告别铅印印刷转向胶印印刷的过程,是过去手工操作的拣字、排版改用微机排版的跨越,这也是绥化地区的第一家微机排版车间。报纸出版从采访、编辑、组稿、校对到微机排版、制版、印刷等一条龙式的工作流程,使《绥化地区报》的印刷质量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印刷厂负责的是报纸生产链条的最后一个环节——新闻的“落地”。我从绥化铁路一中印刷厂回到了绥化地区报社印刷厂任副厂长,负责全厂的生产。在我看来,《绥化地区报》作为主流媒体有着晚报类、都市类报纸不可比拟的权威性,报社印刷厂正常运转后,1993年1月1日由四开四版周三刊改为四开四版周四刊。

报社发展的车轮继续前行,驶入了快车道,要由每周四期报纸改为日报又让我们面临一次“大考”。保证新闻的时效性是当务之急,经过全厂人的共同努力,1996年1月1日,《绥化地区报》正式改为《绥化日报》,四开四版。2000年1月1日,《绥化日报》改为对开四版。

和报纸打交道,我也像是一个真正的新闻人,平时习惯读报、看电视,首选都是要闻版或新闻频道,这些爱好让我心里知道明天的报纸又有哪些重要新闻上报,如果有调整,开机印刷前报社对内容的临时改动也是难免。

在报社创业、报纸印刷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与报社来印刷厂任厂长的赵会志、高志、苗旺、姚凤阁等几任厂长共同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使报社印刷厂发展成为面向社会、承担多种印刷的知名企业。我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颗朴素、负责的“匠人之心”,只为了读者每天手捧的那份油墨香,这份报纸,携刻的是时代的印记,还原的是历史的脉络。我见证了《绥化日报》的华丽转身。

2000年,我退休了。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可心还在关注着报社的未来,仍然为我的职业保持着敬畏之心。女儿在报社一线、在宣传部门工作,她经常给我讲述报社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以上内容来源于用户投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有侵权,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产品体系

应用领域

关于我们

热门词

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

扫一扫二维码 关注我们